第354章 连工具人都不如-《攀科技真的好难啊》
第(1/3)页
陆羽说的不算太多,很多也只是略微浅显的说了一些,但即便如此,还是让唐老和国字脸他们有所启示。
毕竟陆羽有科技资料,身处的位置也能了解到很多前沿科技研究,对技术发展的判断,有自己独到的地方。
谈了很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之后,双方这才慢慢说到航天公司。
对于陆羽想要成立航天公司这件事,唐老和国字脸他们是绝对支持的。
理由很多,其中有一条和齐成朔差不多,陆羽开公司搞科研,有些邪门,总是能阴差阳错取得技术突破。
虽然他们不能完全肯定陆羽的这家公司最后一定能在航天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但他们总觉得,收获肯定会有。
至于是什么,他们不知道,也猜不到,他们估计就连陆羽自己心里也没谱。
毕竟陆羽自己也说了,航天公司会和小桑河公司一样,只要研究人员觉得研究项目有利于航天,不管研究项目看起来有多离谱,他都会批准同意,拨付经费。
这么个搞法,说好听点,叫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激发研究人员的科研潜力。
说难听点,就叫广撒网,不管有鱼没鱼,捞一把再说。
至于能捞到些什么,恐怕只有天知道。
……
陆羽的这种做法,和体制内研究机构的做法,可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
众所周知,体制内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想要进行某个项目的研究,事先都要先提交各种报告,经过专家组多番验证以后,觉得可行性比较高,才会批准同意并拨付研究经费。
这么做,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资源,避免资源浪费,也稍显刻板固化。
而陆羽就不同了,可行性几乎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只要你不是骗经费,正儿八经把钱都用在项目研究上,他就敢批。
成功了固然可喜,不成功,也没有任何惩罚措施,大不了整理思路,换个项目继续研究,经费照样批准。
只是在公司内部的研究等级得不到提高,拿不到项目奖金,最高经费有限制而已。
但这对研究人员来说,是问题吗?
完全不是问题。
项目研究没出成果,拿不到奖金,研究等级得不到提高,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么一套运行机制,反而更加激发了研究人员的热情,不怕失败,敢于去探索更多方向。
哪怕没有陆羽的暗中点拨,有时候都会取得不错的成果。
就好的例子就是用于光伏发电的碳复合物,在这个项目上,陆羽可真是没出一点力,完全是朱俞烽他们自己捣鼓出来的。
如此也更能看出陆羽制定的这一套研究机制的优势。
弊端嘛,当然也有,资源和资金有所浪费是必然存在的。
但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不可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
唐老和国字脸他们也理解陆羽的这一套做法,但理解归理解,他们还是觉得陆羽当初对齐成朔提出的那些投资要求,有点苛刻。
陆羽当初提的条件是什么?
航天是个浩大的工程,投资不可能只有一次,如果不想被稀释股份,以后陆羽投入多少,齐成朔他们就得照比例投入多少。
如果这还在正常范围内的话,那后面的就太不正常了。
不管投资多少,都不能对公司的研究和项目指手画脚,这是首要条件,要写进投资协议里的。
这是首要条件,同意这点,才能有后续。
而且公司管理最好也别插手,商业公司,那一切都得按商业公司的规矩办。
考虑到航天项目的特殊性,可以有运营的建议权,但是在不损害郭嘉利益和不危害国防安全的前提下,陆羽也可以选择拒绝。
第(1/3)页